2025年9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结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展开研讨。实验室全体教职工党员(李佐文、刘红艳、王琦、李凌霄、任佳伟、王玉玲、何建平、戴俊财)参与活动,共同探讨抗战精神与教育使命的当代价值。

一、以史为鉴: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学习会上,实验室支部书记王琦带领全体成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号召,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精神坐标。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结合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表示:抗战精神中的坚韧与创新,正是我们突破技术卡脖子难题需要的品质。
二、以德立身:将准则要求融入育人实践
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讨环节,实验室重点围绕坚定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等条目展开讨论。党支部书记王琦提出:抗战精神与准则要求的爱国奉献高度契合,教师既要做技术创新的研究者,更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三、以行践知:构建语言智能与人文教育融合范式
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强调要突出抗战精神和教师准则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能够积极奋进,以准则要求为标尺,培养既懂技术、又担使命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学习活动通过历史回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提供了精神引领与实践路径。实验室将持续深化学习成果,服务国家语言智能战略需求。
李主任:国家阅兵是自立自强的表现,体现了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刘老师:战争时代的老百姓经历了很多,他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国家的独立和自强对于新的时代保护国家民族人民很重要。国家科技的进步(卷的文化)让大家有了底气。实验室也是一样,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位老师要分担,有自己的领域才是让别人见到的关键。教师要遵守师德师风,也要保护好自己,做好自律。
李凌霄:习总书记的讲话发出了我们维护和平的声音,看到不同的装备表明我们不仅有态度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十项准则从做人做事,从科研教学提供了一个丛教的规范,要在日常工作和研究中时刻用于警醒自己。
王玉玲:看到9.3阅兵非常骄傲,胜利和富强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激励自己也能够在祖国富强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戴俊才:看到阅兵视频很震撼,让我们以历史为鉴,用热血和努力走向富强,铺平和平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树立信心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关于十项准则,是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记住的。
任佳伟:我们的专业大有可为,要在教学科研中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