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以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政治举旗定向,勇担当攻坚克难,出实招真抓实干,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为迎接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回顾六年来学校在各项事业上取得的新成就、新突破,我们推出北外六年发展成就系列报道。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自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校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教师思政工作,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深化职称评价改革,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切实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为办好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形成师德师风新境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教师思政为引领,扎实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构建学校党委、学院总支、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协同联动思政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北京外国语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教师集中理论学习实施办法》等师德师风系列文件,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要求建立明确的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考核制度,在职称评聘、岗位晋级、人才引进和评奖评优中强化政治把关作用。建立集中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伊莎白教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陈琳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文秋芳教授带领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改革人事管理机制,营造教师发展新空间。学校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通过试点新入职教师预聘制和外籍教师国民化待遇制度,签订个性化聘任协议,实施年薪制,有效激发师资队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多渠道开展出国(出境)访学、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大激励力度,出台、修订《北京外国语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进一步支持教师开展境外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的实施办法》,实现教师出国研修资助全覆盖,具有出国留学经历人员达到教师总人数的88%。加强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扶持,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关于扶持新入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办法》,设立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新教师一年内教学工作量减半,新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创新非通用语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师资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通过师资研究生培养计划、青年教师转语种培养计划、非通用语种人才聘用特区计划,打造国家战略亟需的北外特色的非通用语师资队伍。完善人才立交桥制度,修订校内岗位调配管理办法,畅通教职工多种发展渠道,实现了不同岗位类别人员的有序流动。
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学校全面启动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平台优势,探索招收师资博士后,逐步扩大招收规模,建设人才蓄水池,博士后入站规模成倍增长,人才储备明显改善。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青年卓越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和管理办法》,在校内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科研教学业绩的卓越学术带头人和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卓越青年教师,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冠名讲席教授”计划实施办法》,激励和吸引一批一流学科带头人来校任职,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岗位管理办法》,选聘相关专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校内外退休专家,出台《北京外国语大学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的规定》《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院长聘任办法》,灵活运用名誉院长、名誉教授等柔性引进方式补充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老中青”各级人才梯队引育支持体系,大幅度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实现人才队伍全面升级。
促进教师分类卓越,建立考评激励新体系。学校不断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教师分类评聘体系及人才多元评价机制,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灵活把握国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实施一系列收入分配激励举措。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修订实施《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增加教学系列职称评聘,按教学科研、科研教学、教学系列三类进行职称评聘管理,外语学科高级职称评聘数量明显增加,有效激励教师分类卓越发展,实现师资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同行评价,建立动态人才评价机制,在职称评聘、岗位晋级和人才遴选时,更加注重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和同行认可。探索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加。采取实际措施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基础性绩效,调整校内补贴标准,全校教师切实受益。实施绩效激励新举措,尊重一线教学,提高“一线课堂”绩效,突出质量导向,加大“一流科研”绩效,建立起激励导向的绩效工资体系,营造人尽其才、优绩优酬、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