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按照联合国有关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语言生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1月2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特殊人群话语研究暨老年语言学研究求索论坛在线举行,论坛聚焦特殊人群的语言生活研究,探讨老年语言学多模态研究、各类特殊人群话语的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特殊人群的语言障碍及其叙事能力研究等多个议题。
多模态研究解析老年语言生活
老年人语言蚀失是老年语言学的核心研究范畴,也是老年语言的主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顾曰国表示,老年人认知老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老年人言语叙事的过程中,对于语句的提取和加工速度,以及在言语中的记忆能力、提取信息或推论能力等方面发生衰退或减弱。采用多模态研究方法,就是将一些非言语现象,例如脸部表情、手势、情感表现等老年人语言衰退的表现,纳入老年语言语料库建设中。老年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分为概念库模型、理想库模型和实建库模型,未来会倾向于老年人语言能力自评系统建设,更好地服务老年生活。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红艳看来,具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语言能力,更适用于多模态语料库研究。目前,临床采用的国际标准化筛查量表包含了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测试专项,但不足以展现老年人语言生活的全貌,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她倡导以“以语为元,服务为本”为理念,进一步加大对以母语为汉语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语言能力和障碍的研究。
加强多学科领域相互融合
人类以语言为载体形成了独有的高级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是人类学习、记忆、推理等认知能力的核心。当思维认知能力受损时,语言能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我国语言障碍人群数量巨大,神经语言学将为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灵魂。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表示,临床语言学是语言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临床语言学对病人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分类、评估,由此完成语言障碍的治疗与管理。中国的临床语言学将健全语言障碍的评估体系,对具有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设计干预方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黄立鹤将心智理论引入语言障碍研究中,以关联理论为桥梁、以言语行为为基本分析单位,形成系统、全面的语用障碍分析框架,提升了临床语用障碍研究的认知维度。
特殊人群在医疗诊治的过程中与医生的话语沟通,是语言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惟发现,老年人在和医生的对话中总是陷入回忆话轮,由医生的问题转入自己的会话叙事中。特殊情景下的会话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切入老年人的一般会话叙事能力研究中。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马文注意到,“触摸”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过程中调动的一种基本资源,分为指示型触摸、诊断型触摸、展示型触摸和治疗型触摸,触摸过程中常会伴随着言语交谈,这种类型的诊疗模式使得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体检查活动中,共同完成身体检查。语言学与医学的相互融合,也能够对医生与患者的谈话起到积极作用。
关注“特殊人群”的特殊性,旨在发现需要特殊关爱的人群。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丁红卫发现,情绪韵律感知异常是精神障碍人群的显著特征之一,情感韵律和言语韵律相互结合,可以为各类精神障碍的早期筛查与及时干预提供有效信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马博森发现,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指称策略存在差异,自闭症儿童的指称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依据实体的生命度特征对恰当指称策略的选择存在障碍;依据不同的指称阶段选择恰当指称策略的能力有所欠缺;在叙事与会话中会产出较多不当指称,且指称修正的成功率较低等。自闭症儿童的指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其认知能力的缺失,多模态指称干预方案能够很好地弥补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缺失。
语言学与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特殊人群的语言生活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表示,国家对于特殊群体的康复、教育、就业等高度重视,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和支持。在新时代下,关爱“特殊人群”,为他们创设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和社会氛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这也是特殊群体语言生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来源:http://www.cssn.cn/zx/202211/t20221125_5566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