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张晖在王琦副教授指导下,合作在教育学SSCI Q1区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影响因子16.7,2025 JCR教育学期刊排名第一)发表题目为“How could GenAI work on in-service teachers’ knowledge building proces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聚焦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了在职教师以在线学习开展在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对于推动技术赋能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下文文章的核心内容:
内容提要: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学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线上培训模式往往存在个性化支持不足、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教师学习动力难以持续,知识建构停留在浅层,专业成长受到限制。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凭借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成为学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焦点。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反馈,还能激发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参与,为促进教师的高阶认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支持教师知识建构”,提出并构建了 GenAI辅助教学模型。研究以143名参与“学习科学”课程的在职教师为对象,比较了实验组(使用GenAI辅助)与对照组(未使用GenAI辅助)的讨论数据与学业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使用GenAI辅助)的在职教师学业表现优于对照组(未使用GenAI辅助),且在信息分析、批判性等认知技能上均有显著提升,然而在社会互动和协作表现上相对不足。此外,通过对比两组在职教师在不同难度学习任务中的表现,结果显示GenAI在支持高阶复杂任务中展现出突出优势,但在常规低阶任务上的作用有限。本研究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赋能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也为未来构建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推广意义。
实验室是我校通过技术赋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AI赋能教学环境设计、产品研发、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也是教育技术学硕士、博士点单位,学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表明了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下载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186/s41239-025-00544-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