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
 首页  实验室介绍  新闻资讯  科研中心  科研课题  学术活动  人才培养  党建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公告 >> 正文
新闻公告

【中国教育报】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心系家国 坚守使命

2021年09月27日 15:53  点击:[]

9月20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高教周刊》刊登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撰写的文章:《心系家国 坚守使命——北京外国语大学80年办学历程透视》。


心系家国 坚守使命

—北京外国语大学80年办学历程透视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来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北外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从一粒种子到如今101个语种、多科并举的累累硕果,一路传承的红色基因造就了北外不惧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

纵观80年办学之路,北外始终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延河之滨硝烟里走出的大学


1941年到1944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外语教育的发轫阶段。从抗大俄文队到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在延安窑洞的烛光中开启外语教学,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央军委决定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前往各解放区执行新任务。一部分师生来到张家口办学。

解放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北京,合并为外国语学校,1954年8月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这一时期,学校成立德西法文系,成为我国第一所多语种外国语学院。学校在学习苏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英、法、德、西等语种的外语专门人才。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自1986年起,学校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94年2月5日,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逐步推进非外语类学科建设的同时,北外始终坚持巩固优势、强化特色的战略方针,保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为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服务,推动了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致力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生教育坚持“四为”方针,围绕国家急需,瞄准学科前沿,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外交外事外贸战线及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当前,针对国家急需非通用语人才的现实情况,北外正在打造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非通用语种学科群。依托已有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学校瞄准国家全球语言战略、全球发展战略、中华文明繁荣创新战略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把握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科和知识领域的新变革、新规律,构建具有孵化活力和聚合动力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新支点。


为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奠基


人们常说,北外80年的办学历程,是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缩影。关于这一点,有三个人的故事不容回避:

第一位是伊莎白教授。2019年9月,104岁的加拿大籍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作为“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伊莎白教授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无私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中国。她和丈夫大卫•柯鲁克在艰难的条件下为学习者创建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编撰教材、改革课程,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与智慧。她培养了新中国首批外事干部,以及大批杰出的学者和外交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第二位是许国璋教授。“必欲达至天下,岂能独善其身”,许国璋教授为外研社写下的十二字箴言,道出了北外教材人的精神境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外语教育无大纲、无计划、无教材的“三无”局面,一批北外人凭着“三屉桌、木板椅,一部书稿、一支笔”,开启了中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创业历程。从全国高中、初中英语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新中国第一套大学英语、德语课本问世,从《西班牙语》《德语》《汉德词典》《西汉词典》等全国通用外语教材与辞书出版,到许国璋《英语》《大学英语》《高级英语》通行全国数十年,这些成果犹如在荒原上开辟新路,鞭策外语学人奋楫笃行、上下求索。

第三位是陈琳教授。1950年入校任教至今,他已耕耘外语教育事业70余载。1956年,受教育部委托,他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全国大学英语专业通用英语教材,改变了此前英语教材只能从苏联引进的局面。1961年,他开始主持编撰供全国使用的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语种的“一条龙”式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阶段。1999年,他又主持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并编写了我国第一套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小、初、高英语教材。这样一位“大先生”,口头禅却是“只要活着,就要工作,我要争当百岁教书匠”,他是北外所有教师的榜样。

新世纪以来,北外参与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数字化融合创新,大力支持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北外所辖的外研社在11个国家创立海外机构,版权输出数量超过千种。《汉语900句》《走遍中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等一大批对外教材成功走出国门。目前北外正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多语种版翻译出版工作。

80年来,北外抓住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外人用语言讲述、勾勒着国家形象,搭建起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大平台,努力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传递给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们。


努力把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


八十载与党同行,北外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锤炼“外、特、精、通”的办学特色,坚持“追求卓越,实现一流”的价值追求,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涉外高素质人才。北外校友中先后有400余人出任驻外大使,2000余人出任参赞,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外语高等教育任重道远,国际化人才培养使命在肩。

目前,北外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三个:第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水平很高,如何才能吸引最好的学生来到学校,并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当前学科发展迅速,学科之间融合加快,其他学校也在不断改革发展,如何确定新目标,保证北外获得平稳、较快、高质量的发展?第三,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机器翻译的准确率不断提升,外语人才未来的出路何在?

高校只有找准办学定位,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才能化危为机,变挑战为继续发展的动力。要告别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浅尝辄止,确立新的发展定位、目标、格局和理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北外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强“双一流”绩效评价,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八十载继往开来,北外将以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全球立校之战略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以切实的战略思考和有力行动,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出北外声音,扩大北外影响,主动承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责任。

上一条:【瞭望】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杨丹:融通... 下一条:庆祝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大会隆重...

关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国际大厦8层

电话:010-88818307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160号-15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5号